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资讯正文

像专注攀岩一样专注赛事体验,邵海涛——一生就一次机会要迎难而上-速看料

2023-06-15 07:36:35 杭州网

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 本报记者 朱海伟 摄


(资料图片)

记者见到邵海涛时,皮肤黝黑的他正在和同事们讨论杭州亚运会的比赛方案。

刚刚过去的五月底六月初,是邵海涛和同事们最忙碌的时候,一场引人关注的攀岩比赛在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举行。这场比赛既是首届全国攀岩冠军赛,又是亚运会攀岩测试赛,还是亚运会国家攀岩队速度组选拔赛,三赛合一。

为期4天的比赛顺利结束后,邵海涛稍稍松了口气,不过他每天还是要参加四五个会。“我们正在复盘这次比赛的不足之处,在亚运会赛事技术代表和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攀岩运动部的指导下编制问题清单,需要优化的、需要整改的问题都必须在亚运会开始前落实到位。”

2021年3月,作为杭州亚组委竞赛部攀岩项目联络人,邵海涛被亚组委抽调选派来到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担任竞赛技术运行主任。

他们面临的第一个难题是,场馆运行团队中很多成员不熟悉攀岩项目,没有组织过大型体育赛事的经历,更不要说亚运会这么高规格的比赛。

好在邵海涛还有一个身份是中国登山协会攀岩专业委员会委员、竞赛组成员。作为绍兴市攀岩队的总教练,他平时负责绍兴市竞技攀岩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和绍兴市攀岩项目的普及与推广工作,同时作为国家级攀岩裁判员,他参加过全国攀岩锦标赛、全运会攀岩比赛、攀岩世界杯分站赛等大型攀岩赛事的执裁工作。在攀岩这个领域,他是专业的。

他根据亚运会攀岩比赛的竞赛项目设置情况,从网上找了各种攀岩比赛视频、文字资料,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有时候还会组织大家一起体验攀岩。“现在好多同事都对攀岩挺熟练了。”邵海涛笑着说。

虽然对攀岩项目很熟悉,但对邵海涛来说,负责亚运会这种高级别赛事的竞赛组织工作是全新的挑战。他也曾纠结过,是作为技术官员参与亚运会的执裁工作,还是作为工作人员参与亚运会的竞赛组织工作。“参与竞赛组织,这辈子可能只有一次机会,那就迎难而上,毕竟攀岩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能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邵海涛说。

前期筹备,他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编制场馆的竞赛运行流线设计。简单地说,场馆造好在这了,邵海涛要带领竞赛技术运行团队,合理规划场馆内与竞赛相关的各个区域,让竞赛组织工作顺利进行。

竞赛运行流线怎么设计才合理?邵海涛和团队的同事们一起,绕着场馆竞赛区域走了几十趟,方案改了一遍又一遍。“你看,线路设计有讲究的。”邵海涛拿出几张草图解释,比如技术官员如何进入各自功能区,如何快速进入比赛区;运动员和随队官员抵达赛场后,出场比赛前的过渡区安排在哪里,出场门安排在哪里,比赛结束后如何到专门的观赛区……这些都要考虑到。同时还要兼顾体育展示与颁奖、媒体、转播、信息技术等与竞赛相关领域的衔接配合问题。所有的这些都需要按照设计的流线实地模拟,优化整改。

举办一场比赛,不仅仅是为了成绩。“我们要做的是为运动员、技术官员服务,保证他们有良好的参赛、执裁体验。另一方面,由于是开放性比赛,在展示运动员竞技风采的同时,也要让观众的观赛体验更好。”邵海涛说。

测试赛那几天的紧张感,让邵海涛印象颇深。“各方都在关注比赛进程,再加上这次比赛全程直播,比赛期间出现了下雨等不利因素,整个竞赛技术运行团队都顶着巨大的压力。”邵海涛解释,和其他项目相比,攀岩项目有特殊性和危险性,所有的组织细节和器材、装备都要反复检查。

在筹备比赛的过程中,邵海涛给不少同事留下的印象是“专注”。“攀岩还是一项迫使人专注的运动。脚下是深渊,头顶是天空,靠身体、靠意志力突破着自己的极限,稍有闪失就会前功尽弃。”邵海涛说,在这样的环境下,久而久之,专注便成了习惯。

亚运会结束后,邵海涛将回到攀岩运动的普及推广和竞技训练工作中。“挑选更多的好苗子,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借着亚运会的效应,迎来一波攀岩运动的成长爆发期。”邵海涛充满期待。

关键词: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虚拟

未来